【社会实践】寻跷脚牛肉之源,传非遗文化之魂

发布者:bwin必赢国际站点管理员   浏览次数:49   发布时间:2023-07-04

于2008年,位于四川乐山的“跷脚牛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解非遗美食背后的故事,传承和保护非遗美食,2023年7月3日,bwin必赢国际bwin必赢国际三下乡“乐道拾遗”队伍来到四川乐山苏稽古镇的跷脚牛肉非遗馆亲身感受这份非遗美食的独特魅力。在跷脚牛肉发源地——苏稽古镇,“乐道拾遗”队伍围绕着古城遗迹探寻跷脚牛肉的诞生背景、历史变迁、匠心技艺、传承发展以及跷脚牛肉蕴涵着的非遗文化内涵。

前往跷脚牛肉非遗馆

据悉,苏稽古镇在202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苏稽跷脚牛肉特色小镇”。跷脚牛肉非遗馆位于苏稽古镇杨码头街的一座清代四合院内,展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踏进非遗馆,就仿佛走进了跷脚牛肉的世界。非遗馆门口伫立着一座水牛铜雕,水牛不仅是跷脚牛肉的主食材,也是苏稽古镇的文化符号。

跷脚牛肉非遗馆内共设有“县桥灯火下程忙”“百年流转至味芳”“世代浓情香满堂”“传承技艺初心长”四个展示单元,从诞生背景、历史变迁、匠心技艺、传承发展等角度,全面呈现“跷脚牛肉”历史文化。

跷脚牛肉的传承发扬

“县桥灯火下程忙”。苏稽,始建于隋朝,又称桂花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嘉州多古镇,苏稽数翘楚”,境内土地肥沃,水陆通达,商贾云集,是明清时期乐山重要的水陆码头,也是历代香客居士朝拜峨眉山的必经之地。清代巴蜀才子李调元曾赋诗曰“古寺蝉声噪夕阳,县桥灯火下程忙”。

“百年流传至味芳”。美食是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周村村民周天顺创造出美味的“跷脚牛肉”。历经一百余年的传承发展,“跷脚牛肉" 从简陋的码头食摊到餐吧店堂从草根走向大众,从普通菜演变为非遗美食,并发展成为遍及全国、远销世界的经典川味。

“世代浓情香满堂”。百年历史,数代演变。跷脚牛肉汤锅已成为乐山源远流长的地方名食。它防病治病的药膳功能,“以脏补脏"的中医原理,大大提升了这道地方名食的品味和档次。在经过跷脚牛肉传承人的不同配方改良过后,现在跷脚牛肉汤锅已形成汤鲜味特、牛杂细嫩、滋补强身、美容养颜和吃法多样的五大特色,更合理的趋于科学营养。

“技艺传承初心长”。乐山政府加大对跷脚牛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力度,成立苏稽跷脚牛肉协会,注册集体商标,大力培养非遗人才,发扬跷脚牛肉美食传统技艺。目前,“跷脚牛肉”已有市级非遗传承人4名、代表性传承基地1个,已初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非遗保护利用和传承创新体系。

队员相互交流学习

如今,美食已成为一个城市的符号,特别是在乐山这个以休闲娱乐为特色的旅游城市,更是离不开美食的熏陶。经过一代代非遗人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跷脚牛肉已然成为代表乐山美食文化的一道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在众多食客留恋的唇齿间,它作为非遗美食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观完跷脚牛肉非遗馆,“乐道拾遗”队伍各成员认识到传承非遗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更是为了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中,寻求新的进步和发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有力的支持。只有坚持不懈地传承非遗文化,才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发展和延续,不断地在创新中传承,使其为现代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金牛区土桥金周路999号bwin必赢国际第五教学楼A座  |  邮编:610039  |  邮箱:xhujx@mail.xhu.edu.cn  |  联系电话:028-87720507